办公室A片在线观看视频国产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导航_国产一区级片a片免费视频在线_谁有黑人干亚洲人的黄色网站,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你懂的视频在线 ,ma dou av,久在线视频在线播放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岳恒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岳恒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ENGSHAN MOUNTAIN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天地有五岳,恒岳居其北。巖巒疊萬重,鬼怪浩難測。唐 ? 賈島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EW MOR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croll down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國高鶴年丨1914年北岳恒山游記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從晚清到民國初,共6次來山西游歷。前3次在晚清,無所記;后3次均有記,但惟第6次履北岳恒山,游歷了大同、渾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者按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從晚清到民國初,共6次來山西游歷。前3次在晚清,無所記;后3次均有記,但惟第6次履北岳恒山,游歷了大同、渾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4年4月(陰歷),43歲的高鶴年旅北京,觸境逢緣,遍訪高僧名寺。適月霞法師由五臺來京,數(shù)番勸其返南,幫辦即將成立之華嚴大學(上海)。高鶴年婉拒:“余自愧在滬為提倡佛學等事,奔走二載,吃盡辛苦,反覺被塵緣所牽,幻境所縛,名利所纏,五欲所害,因此自慚業(yè)重慧輕,道力不充,恐被境緣所轉。自尚未度何能度人?故決定仍入深山,磨煉一番。他日因緣時至,再來隨方設化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告別眾君,高鶴年決意第6次游歷山西。4月17日,由北京西直門火車站上車,先至張家口小住一日。19日乘坐張家口至綏遠的火車,在天鎮(zhèn)縣下車;20日搭車經(jīng)羅文皂、周士莊抵大同游歷;27日啟往渾源,28日進城住店,翌日入恒山游歷。5月1日,高鶴年與恒山廟住持道長蕭道成徹夜長談,意欲磨煉身心,久居飛石窟,蕭道贊成,惟“恐其太苦”。高答:“苦與道合,余絕不畏懼。請辦麥面五斤,先去試住十日。”遂于2日移住飛石窟,每日以野茶和面一食。住居半月,高鶴年狂心漸息,遂告蕭道將辭恒山、往五臺。5月17日,下山回渾源城;18日離渾源,經(jīng)應縣、山陰、雁門關,入五臺。此次旅行時為民國三年,去清不遠,所歷見聞經(jīng)略與清末情形并無二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35年4月,高鶴年所著《名山游歷記》由上海佛學書局出版印行。2013年8月,《民國山西讀本·旅行集》由三晉出版社出版,將高鶴年第六次游歷山西的日記以《北岳恒山、五臺山游記》為標題編入。本文將《北岳恒山、五臺山游記》游歷大同、渾源部分錄摘,并重新改標題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代人物游歷渾源、恒山的游記,向來是本刊關注之重點,現(xiàn)將此文刊發(fā),以饗讀者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(1872—1962),江蘇興化人,近代著名佛教居士、旅行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光緒六年(1890)起,至民國十三年(1924年)止,歷時35年,一杖一笠,行程萬里,艱苦參訪,可謂奇跡,有“徐霞客第二”之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岳恒山游記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 | 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于游訪途中留影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3年(游歷恒山的前一年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同之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甲寅四月十九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乘張綏火車,郭磊莊、柴溝堡、西灣堡、永嘉堡、天鎮(zhèn)縣,下車。五里入城關帝廟,訪戒體上人,留住一天。昔日赤山同學,今朝相遇,共話滄桑,并言:“作者是心,受者是身。貪瞋癡愛,迷失本性。沉淪五欲,墮落三途。人能識得真如性,罪滅心空出網(wǎng)羅。”上人功夫綿密,日不虛度,可敬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二十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搭車經(jīng)羅文皂、陽高、周士莊等處,抵大同府,寓西關白衣寺。當家能宥師,信根尚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一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住持與余同游云崗山,十里望云寺,十里觀音寺,十六里云崗山。山峰不高,面橫長溪。寺名石佛,石白如玉。洞中佛像高數(shù)丈許,巋然雄峙。寺三層,四面皆佛像,上接引像,下觀音殿。西六大洞,雕刻天龍八部、天女散花、萬佛圍繞。小洞甚多,全是唐刻。所有石佛皆就山雕琢,古代美術有光國史者也, 但今無人保護,石佛多被愚人打碎,真堪痛惜。余勸當家廣玉師維持,并勸以石砌墻,保護云崗石刻,功莫大焉。午餐畢,仍返大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二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入城,禮上華嚴寺,殿上五尊大佛。遼時,建銅像六尊、石佛五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三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往關外。三十里水泊村,關帝廟,訪正悟上人。上人禪機活潑,出言玄妙,非有年久月深之工夫不能到。并有學堂,校長閻建勛先生頗好道,云:“百年三萬六千日,不及僧家半日閑。來時昏昧去時悲,空在人間走一回。”不勝太息。嗚呼!空走一回,固是辜負己靈,為如來所憐憫。惟今世人,恣其淫怒貪癡,用盡機械變詐,殆至萬般將不去,惟有業(yè)隨身,墮入惡道,無窮受苦。求空走一回,尚不可得,真可哀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四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午后,仍回大同。次早,至南關外興國寺,聽講《法華》。法師乃余舊友,光緒三十年在湖北漢陽歸元寺同堂聽講,今遇于此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五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游九龍。照壁前有池,名九龍神池。池前有坊,上有“龍門”二字,有碑曰九龍遺跡,載龍神顯圣事。往圓通寺,訪本田上人,言:“具足凈戒,常修梵行。身心不動,漸證般若。”開蓮法師云:“以慈修身,善入佛慧。通達大智,到于彼岸。”祁君云:“二公所談,深入解脫三昧矣。”祁仲文諸君皆欲提倡佛學,化度眾生。暢談一番,仍回白衣寺。是晚有山東歷城人李君號佛聲來談通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六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蓮法師與妙師同來敘談,李佛聲居士邀往上華嚴寺午齋,遂同入城。順游古皇宮,有演真臺,琉璃九龍造成,據(jù)云北魏文帝建都于此。經(jīng)古樓大街,四牌樓,鐘樓雄壯,匾曰“音沖云衢,聲聞四達”。至上華嚴,有二法師同餐。言經(jīng)云:“諸法所生,唯心所現(xiàn)。一切因果世界微塵,因心成體,從體發(fā)用。故有天災人禍,皆由自心造成也。”魏局長仲良、張麗生先生說:“先去私心,可治公事,才可以學佛;先平己見,能聽人言,才可以聞經(jīng)。”又謂:“以佛學提倡道德,最為當機。”談敘良久,飯畢攝影而散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渾源之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七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辭別。行五里,渾河,俗呼御河,沙嶺渡。二十五里新莊,十五里長南村,十五里桑乾河,渡顧家橋。十五里進山溝,十五里陀鋪住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八日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坡。十五里三嶺,十五里二嶺,十二里土橋鋪,十里渾源州,進城住店。游北城頭真武宮,城無北門。永安寺即大寺,琉璃瓦殿,雕琢莊嚴, 但僧無多,芳草盈庭,法門冷落矣,岳廟亦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高鶴年大德文匯》內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月廿九日 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城南行,七里唐家莊,南嶼口。入口,石門,崖石聳翠,峻如削壁,左右水磨林立。里許懸空寺,寺掛壁上有碑云:“晉大足十六年 (韓按,應為金大定之誤),善慈上人戒行精嚴,就崖壁鑿洞成殿。高下七層,精巧玲瓏,天然妙境。”上坡入山門,中佛殿,左右鐘鼓樓、庫房、客堂。由佛殿再上,懸空“卍”字曲橋。上三教殿,中觀音殿,下呂祖殿。靜室空無人居,洞旁元帝殿。上二十四諸天,西行北斗閣,中有大佛殿。再西三圣殿,左觀音殿,十二圓覺,東文昌閣,右首羅議洞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山里許,下板鋪,恒岳頭山門,有牌樓,殘碑頗多。是時大雨一陣,塵障盡洗,萬慮皆空。上坡米襄陽題“塞北第一山”。上山五里真武廟。上半里許,壁題“恒泉”,下有泉水,味美,仍由大道上半里許,有牌坊曰“虎風口”。又上里許,有坊曰“北岳恒宗”,太乙十王殿。上坡崇靈門,直上天梯,百零四層。入南天門,即北岳玄圣大帝殿。旁羽士室,有蕭道者,談云:“惜氣存精更養(yǎng)神, 少思寡欲勿勞心,皈心靜默,可以長春。”雖系道門,戒律甚好,住持此間已十八載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時有朝山善士唱楊升庵四足歌:“茅屋是吾居,華麗的畫梁不久棲,只求他能遮能蔽風和雨,再休想高樓大廈,但得個不漏足矣。”聽之亦足警醒癡迷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行百余步,御碑亭,曰“化垂悠久”。禮玉皇閣、會仙府,門匾曰“南眺四岳”,中供福祿壽三星,左右皆供神仙。上有懸崖壁立千仞,東壁上有“天開靈勝”字,清氣臺上有石棋盤。原路下坡回,住于正殿東樓之下。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初一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過關,東向白云靈穴。下行,還元洞、飛石窟,前有亭臺,明碑題詠頗多。經(jīng)九天圣母各廟,均無人居,仍回正殿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夜與蕭談,意欲久居飛石窟。蕭老贊成,云:“恐其太苦。”余答:“苦與道合,余絕不畏懼。請辦麥面五斤,先去試住十日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初二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移住飛石窟,每日以野茶和面一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六時中,狂心漸息,惟覺山靈之氣不如五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瞬目半月,蕭老來看,遂告以將往五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十七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山,返渾源州,仍回清涼山過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恒山廟住持道長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清末至民國前期,恒山廟住持道長為蕭道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1930年前后,蕭道成羽化;道長高圓清接任恒山廟住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1947年,高圓清離山遠走;道長董永利接任恒山廟住持,直至新中國成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月十八日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渾源州出城,十里郭家莊,十里新莊,十五里西防城,二十里羅莊,二十五里正子梁,十里應州。宿塔寺,名曰佛宮寺。內有大塔一座, 全木造成,外七級,內九層,僧云周約四十丈,高三十六丈。匾曰“高出云表”, 又曰“突兀碧空”,門前匾曰“天下奇觀”。遼金時建,應為古郡。登臨遠眺,山河人望,恍似身登閬苑。又曰金城雁塔,俗云滄州獅子、應州塔,皆名著神州者也。當家?guī)熝濌扔舨食肌⑻K潤泉諸君等談,云:“知止自能除妄想,學道真為救世方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…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載于《名山游歷記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于《民國山西讀本·旅行集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標題為編者所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名山游訪記》增修版封面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對:雪   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:邢學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(1872—1962),字恒松,號隱塵、野人、終南侍者、云水道人、云溪道人,生于江蘇興化,原籍安徽貴池,近代著名佛教居士、慈善家、旅行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九歲起就踏上了漫漫的行腳之路,在漫長的歲月中,游名山參宇,參各地高僧,訪沿途寺廟,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。他生平潛修儉樸,曾于全國許多地方結茅庵居,以清風為伴,松月為鄰,靜心修真,習定坐禪,饑餐草果,渴飲澗水。自光緒六年(1890)起,至民國十三年(1924年)止,歷時35年,一杖一笠,行程萬里,行腳飄飄,艱苦參訪,誠為不易,可謂奇跡,有“徐霞客第二”之稱,沿途之見聞匯集成《名山游訪記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鶴年是虔誠的佛教居士,他以普度眾生為職志,從25歲開始,積極參加社會的慈善救濟工作。特別是55歲至73歲的19年中,幾乎每年都從事旱澇募濟活動,其足跡遍布山西、徐淮、平津以及湘、川、陜、豫、甘等省。他將家宅改建為婦女安老凈土院,收容貧苦婦女以養(yǎng)老,1935年當選為上海市義賑會理事。1953年,他以82歲高齡應邀前往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成立大會,趙樸初等大德親臨北京車站迎接,當選為協(xié)會理事。1954年,當選為江蘇省人民代表。1962年2月逝世,終年91歲,骨灰安葬于蘇州穹隆山西南山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述有《名山游訪記》《名山游訪記詩編》《賑災征信錄》《印光大師六十年苦行記》《山中歸來記》《高鶴年大德文匯》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鍵詞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西景區(qū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恒山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恒山愚人|三大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讀懂厚道北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客來到北岳恒山,除了欣賞雄渾壯麗的恒山自然景觀之外,更多地想了解北岳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國麻席珍 | 癸酉(1933)登恒岳記(附詩文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(xiàn)在的古城渾源,談起保護較好之古民居必提“麻家大院”,原院主麻席珍也隨之有了熱度,似乎人因住所而聞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國高良佐丨1935年晉北考察行記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35年春,南京國民政府派遣國民黨中央執(zhí)行委員邵元沖、中央監(jiān)察委員張繼為代表,赴陜西祭掃黃帝陵。祭掃活動結束后,邵元沖作西北視察之行,先后赴甘肅、青海、寧夏、內蒙古、山西等地視察,秘書高良佐一路隨行,凡沿途所見所聞,皆筆之于書,在當時各大報刊發(fā)表后,引起強烈反響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國蔣維喬丨1918年《恒山》圖冊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18年9月,北洋政府教育部參事蔣維喬奉教育部令,視察山西學務,乘便禮五臺、謁恒岳。9月21日由北京啟程,先乘火車到石家莊,到太原;再乘架窩赴五臺山、恒山;然后于10月13日由大同乘火車返京。